尽管手机和智能手表配备了测温功能,但使用它们来测量人体体温,尤其是判断是否发烧,仍面临一系列技术挑战。体温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受测量部位、环境温度、设备发射率等多重因素影响。为实现高精度测量,需采用医疗级的温度传感器,配备高精度的传感元件和复杂的温度补偿算法。此外,手机和智能手表的热量排放也可能影响到最终的测量结果。
美国的法律规定,任何声称能测体温的设备,都必须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的许可。谷歌已为其Pixel 8 Pro手机提交了申请,但何时能获得许可并不清楚。即使获得许可,手机和智能手表的测温功能也只能作为辅助工具,无法替代传统体温计。
西安的科研团队近期研制出了一种温敏纤维,与商业棉纱编织成温敏织物后,能全天候实时监测人体体温。这种方式或许为实现体温监测提供了新的可能,但在手机和智能手表上实现此类技术还有一定的难度。